总想写点什么,权当留作纪念。
之所以把这次回家当做游记,可能是因为自己对这里也不太熟悉吧。尽管在这里生活了17年,但对这里也并未有过多的了解或探索。大学后,基本也就寒暑假在家各待一周,可以说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唯一能确认的是,自己的“家”好像在这里,不论你去远,隔多长时间回来,她好像一直在这里。可能是因为没太搬过家的缘故,父母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从农村搬到城里,然后买了房子,自己也一直住在这里。
可能自己理解“一套房子就是一个稳定的家”?但自己好像从小就不太喜欢安逸,尽管大家见我,包括认识我有一段时间的人,想到的第一个形容词可能就是“腼腆”或“内向”。
2019年6月26日 晴
今天去新余四中招生,还是熟悉的地方,在那排熟悉的大树下,只不过自己的角色和三年前相比完全掉了个个儿。当时自己填报的细节已经忘了,今天老师有一句话——“拿着分数到一个更好的平台”——倒是提醒了自己,可能当时自己也是这么想的吧,拿着这个不三不四的成绩到了西交的化工。
碰巧今天中午回去的路上有个学妹加了我qq,问我她这排名(600+)来西交会不会亏。我和她说“确实有点亏了,你这成绩可以报更好的学校吧。”,然后和她说了一下我的建议吧——如果可以称之为建议的话。
说实话自己很少会后悔做什么事,但是如果自己能回到三年前填报志愿,自己应该会告诉自己或许可以换个选择吧。
或者可以牺牲一些成绩去个分数稍微低一些的学校的实验班吧,或许是因为自己太功利?又或许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吧?也可能是因为自己很容易三心二意,不容易专注吧?又或许是自己不会利用自己身边的资源?有些事别人轻而易举能获得的,自己总要费很大努力还做的没别人好。总之感觉自己的大学确实是做到了“学习/科研/竞赛”三都误的一事无成的境界,确实很讽刺但事实如此。
唯一能庆幸的就是至少自己还能发现这个问题吧,在这勉强能说上年轻的年纪。自己曾经也告诉过自己,改变注定是痛苦的,毕竟谁都喜欢安逸喜欢维持现状。如同伤口上的烂肉,不去动它你可能并不会觉得疼,你可以选择一直让它留在那,或许它也会慢慢痊愈。但我可能还是会选择忍疼割掉,前路漫漫,我喜欢轻装前进,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
如果前方有坦途和荆棘可以选,自己仍会选择那条最难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