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萧萧树木凋零之前
在潺潺河流干涸之前
在旭旭黎明破晓之前
在一切美好消失之前
出发已不再需要用抵达来赋予其意义
沿途的风景自然会留下你来过的痕迹
20230909-9@Starved Rock State Park
44 条说说
在萧萧树木凋零之前
在潺潺河流干涸之前
在旭旭黎明破晓之前
在一切美好消失之前
出发已不再需要用抵达来赋予其意义
沿途的风景自然会留下你来过的痕迹
20230909-9@Starved Rock State Park
在知乎上无意刷到一个问题“世界上最没用的东西是什么?”,其中一个回答是
“不够努力+患得患失+盲目期待+失望+不自信 ———循环往复
死循环…”
或许生命就是在于浪费吧,生命被浪费在那些无所谓的情绪上,不重要的琐事上,碌碌无为的生活上。可惜的是身在其中的我却很难意识到这一点,这个过程感觉很像是温水煮青蛙,水温还没升上来时,温度刚好躺在里面很舒服,可当临近煮熟时再想跳出去,却发现为时已晚。前段时间电影《花束般的恋爱》中恰巧看到了类似的说法:“进社会就像是泡温泉,刚开始不情愿,下水后就舒服了”。可是谁又能知道你下去的是一口温泉,抑或是一口煮锅呢?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905681?utm_id=0
凌晨四点突然从睡梦中惊醒,坐起身过后已记不清梦里发生了什么,只记得自己身体突然轻盈起来,然后在不同的场景穿梭。场景中的建筑似乎是小学那个年代的。自己也不知道怀念的到底是过去的人和事,还是只是怀念“怀念”这种情绪。
确认好月底回国后,不知不觉就开始看起了钱钟书的《围城》。或许是确实觉得生活就是一座座围城吧,所谓出走不过就是从一座围城进入另一座围城。算起来来美国已经快四年了,时间比在本科学校还长。曾经一直感觉国内大学的生活太厚重了,或许换个地方能轻盈一些。但是这个想法就像小孩使劲奔跑以希望能甩开自己的影子一样天真。《围城》里面的讽刺确实看着不禁让人会心一笑,不得不感慨七十多年过去了,尽管科技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是文化上和思想上却似乎没有变化太多。现在所纠结的问题,几千年前苏格拉底也曾遇过同样的纠结吧。
“回想过来,本科的三年的确经历很多,但要说收获却寥寥无几,更缺乏对自己进一步的认识,或许最大的认识就是不断收到对自己是个好人的肯定了吧。”
水培土豆貌似要开花了,虽然土豆其貌不扬,但不得不赞叹土豆顽强的生命力,很多人问为什么要种土豆在水里,当初只是想看看它到底能不能只依靠水存活。
突然想起来高圆圆在采访中所说的废墟中长出的一朵花或许就是如此吧。
生活中的很多美,若是感受不到其中的意味,那么你人生中将会丧失很多的乐趣,但若是感受到了,那么说明你人生中已经丧失很多的乐趣。
很久没有看电影了,这两天刚刚看完《千寻小姐》,整部电影看完有种余音绕梁的感觉久久不能散去,或许是映射了自己的某一面吧。主角的性格是自己想成为,却又害怕成为,当仔细想想却发现自己确实又是的。或许千寻在用一次次新的冒险对过往的经历慢慢放下,以让那深夜的潮水追不上她的脚步。而当一朵朵浪花涌向她是,她内心清楚是时候开始一段新的旅程了。或许在某些人眼中这是逃避,在我看来这是万千种与世界相处的方式中的其中一种。在我看来,逃避是假装看不见问题,但回去问题依然在那,而她的这种方式最终换取了与自己和周边的和解。
New Boy – 房东的猫 _ 陈婧霏(原唱:朴树)
“Everything will be okay in the end. If it’s not okay, it’s not the end.”
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IMG_3204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二十一岁的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王小波《黄金时代》)